[①][shā]
[《廣韻》所加切,平麻,生。]
(1)水旁地;滩。
(2)指水边可耕之地。
(3)指沙洲。
(4)细小的石粒。
(5)指形状像沙的东西。
(6)沙漠;流沙。
(7)指用含有较粗沙粒的陶土制的(器皿)。
(8)淘汰;挑拣。
(9)指某些食物因过度熟烂而变得松散。
(10)泛指颗粒松散若沙状。参见“沙糖”。
(11)特指蚕屎。
(12)粗糙。
(13)粗野;粗俗。
(14)语气助词。相当于“啊”、“吧”。也写作“唦”。
(15)木名。参见“沙木”。
(16)古时以小数点以下第八位,即万万分之一的数位叫“沙”。见宋谢察微《算经》。
(17)指长沙。
(18)雌性牲畜。参见“沙牛”、“沙犀”。
(19)“紗”的本字。
(20)同“砂”。
(21)通“躧”。拖鞋。
(22)通“”。参见“沙鑼”。
(23)姓。
[②][shā]
[《廣韻》所嫁切,去禡,生。]
声音嘶哑不清脆。
[③][shà]
方言。摇动,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。
[④][suō]
[《集韻》蘇禾切,平戈,心。]
(1)通“娑”。婆娑。谓盘旋飞舞。
(2)通“挲”。摩挲。谓以手搓揉。
[上古音]:歌部审二母,sheai
[广 韵]:所加切,下平9麻,shā,假開二平麻生
[平水韵]:下平六麻
[唐 音]:*shra
[国 语]:shā,shà,suō
[粤 语]:saa1
[闽南语]:sa1,soa1